首頁 > 專業諮詢 > 2017/09/08
炎炎夏日,女孩們,妳還在吃冰嗎?

受訪專家:雅丰唯心中醫副院長陳盈光醫師
文字整理:林芝安

 

吃冰消暑是很多人的最愛,但如果常吃,恐對健康造成威脅。

中醫認為冰屬甘(無毒)寒(涼),主要是除大熱,在古代,冰是拿來外用,幫助發燒病人快速降溫,而不是內服。實熱體質者(經常口苦、口臭、怕熱、肥胖、易流汗、身體健壯)才可偶爾食用冰品,由於身強體壯、火氣旺盛,吃冰可降低過旺的陽氣,以寒性來使陰陽平衡,達到「以洩為補」的作用。

但僅少數人屬實熱體質,多數人如果常吃冰,易氣血凝滯,影響血液循環,尤其女性,經血會變少,經期疼痛,易氣虛、生痰濕,痰濕則困脾,白帶會變多。懷孕期間若吃太多冰,也可能導致先兆性流產;想懷孕者,吃太多冰恐易不孕。

經常在夏天吃冰,到了秋冬易引起寒邪,誘發咳嗽、氣喘、過敏或過敏性鼻炎。吃冰也會導致腸胃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,胃液、胃蛋白酶等消化物質的分泌變少,消化功能變差,影響營養吸收,造成體內濕濁,甚至出現腹痛、腹瀉、噁心、想吐等症狀。老年人跟小孩儘量少吃冰,老年人腸胃蠕動慢,吃冰讓腸胃蠕動更慢,易脹氣;小孩腸表面的容積和體積小,體內緩衝系統較差,吃太多冰會讓體內溫度降低,影響腸胃功能。此外,吃冰會讓腦部血流瞬間收縮,引起頭痛,有血管性疾病(如糖尿病)的人血管已有病變,忌吃冰。

另外,濕會困脾,引發水腫、變胖。冰品約10℃,人體體溫約36℃,差距達20多度,為了幫助消化,須透過體內加溫,這過程很耗能量,當體內無法承受這麼低的溫度時,只好長出一些脂肪來保護,所以常吃冰的人小腹會變大。

 

健康吃冰6招
  • 正午12點到下午3點吃,這時體內陽氣與外在熱力最盛。
  • 小口慢吃,避免冰直接刺激胃黏膜,也避免血管收縮速度過快。
  • 選擇霜淇淋,少吃冰棒或挫冰。霜淇淋內有奶製品,略有些熱量,且黏稠度較高,融化較快,不會太冰冷;冰棒融化較慢,更冰冷;如果要吃剉冰,可把冰挪到一旁,吃餡料就好。
  • 選擇性溫的水果口味,如桂圓、芒果、茘枝、鳳梨、榴槤。
  • 將飲料去冰,或等20分鐘後再喝。
  • 吃冰後喝些生薑水或熱敷腹部,起身走走,手握空拳輕輕敲打丹田,讓腸道血流增加。

何時不能吃冰?

  • 大汗淋漓時
  • 身體發汗時須靠微血管擴張,把汗水排出去,此時吃冰或直接吹冷氣會使體內血管急速收縮,讓熱積在體內,引起肌肉痠痛、胃痛、頭痛。
    • 生理期
    • 吃冰會使瘀血不易排出,造成瘀血停聚,導致經痛、月經量減少。
      • 空腹
      • 腸胃在空腹時較寒,血管還沒擴張,這時吃冰會更寒,影響脾胃消化,。
        • 呼吸道不適
        • 感冒、氣喘或咳嗽時都不要吃冰,易刺激氣管收縮,導致久咳不癒。
          • 頭痛、肌肉痠痛
          • 吃冰會讓血管與肌肉更加收縮,疼痛加劇。

 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