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訪專家:雅丰唯心中醫副院長陳盈光醫師
文字整理:林芝安
中醫認為冰屬甘(無毒)寒(涼),主要是除大熱,在古代,冰是拿來外用,幫助發燒病人快速降溫,而不是內服。實熱體質者(經常口苦、口臭、怕熱、肥胖、易流汗、身體健壯)才可偶爾食用冰品,由於身強體壯、火氣旺盛,吃冰可降低過旺的陽氣,以寒性來使陰陽平衡,達到「以洩為補」的作用。
但僅少數人屬實熱體質,多數人如果常吃冰,易氣血凝滯,影響血液循環,尤其女性,經血會變少,經期疼痛,易氣虛、生痰濕,痰濕則困脾,白帶會變多。懷孕期間若吃太多冰,也可能導致先兆性流產;想懷孕者,吃太多冰恐易不孕。
經常在夏天吃冰,到了秋冬易引起寒邪,誘發咳嗽、氣喘、過敏或過敏性鼻炎。吃冰也會導致腸胃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,胃液、胃蛋白酶等消化物質的分泌變少,消化功能變差,影響營養吸收,造成體內濕濁,甚至出現腹痛、腹瀉、噁心、想吐等症狀。老年人跟小孩儘量少吃冰,老年人腸胃蠕動慢,吃冰讓腸胃蠕動更慢,易脹氣;小孩腸表面的容積和體積小,體內緩衝系統較差,吃太多冰會讓體內溫度降低,影響腸胃功能。此外,吃冰會讓腦部血流瞬間收縮,引起頭痛,有血管性疾病(如糖尿病)的人血管已有病變,忌吃冰。
另外,濕會困脾,引發水腫、變胖。冰品約10℃,人體體溫約36℃,差距達20多度,為了幫助消化,須透過體內加溫,這過程很耗能量,當體內無法承受這麼低的溫度時,只好長出一些脂肪來保護,所以常吃冰的人小腹會變大。
何時不能吃冰?
本網站使用cookies。繼續瀏覽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cookie。